pg电子新闻中心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电动重卡充电难题迎突破不再难解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公司2024年底,东莞华为松山湖园区举办了一场闭门会议,主题为“应对重卡超充化的需求与挑战”。此次会议由华为数字能源、电池企业和头部重卡整车企业共同参与。
2023年,华为在上海发布了业界首个全液冷超充解决方案。该产品显著提升了电动汽车(乘用车)的充电速度,实现了“一秒一公里”的高效充电。在随后的两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纷纷转向超充技术路线日,华为发布了行业首个15分钟充电的重卡兆瓦超充产品。凭借其2400A电流的持续稳定输出能力,该产品荣获中汽中心颁发的“兆瓦充电之星”称号。
然而,超充技术的普及似乎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对于能耗较高的重型卡车而言,尽管去年以来电动化的渗透率已显著提升,但其约20%的电动化比例与乘用车50%的电动化渗透率相比,仍显得较为滞后。
是什么阻碍了重型卡车的电动化进程?关键仍然是充电问题。尽管电动卡车能够节省燃油费用,但在充电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却影响了运输效率,导致运力受损。此外,与乘用车不同,重型卡车作为生产工具,主要应用于矿山、物流园区等场景,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旦充电设施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两三年前我们就研究过重卡超充技术,发现它不是一个单点的充电技术,实际上存在一个类似不可能的三角。”何波透露。
充电电流的提升会导致电池发热功率相应增加,这意味着在充电过程中需要一个高效的冷却系统来散热。如果无法有效散热,即使能够实现瞬时大电流充电,也无法持续进行。
在松山湖的闭门会议上,华为与电池制造商及整车企业携手,共同定义了面向重卡的兆瓦级超充技术,旨在解决大功率充电和散热难题,以及延长电池寿命。通过共同研究,创新地提出了电热一体结构,确保电能高效充入,热量有效散出。
2025年4月22日,华为发布了行业首个15分钟内可完成从10%至90%充电的重卡兆瓦超充产品。该产品采用双枪设计,可提供持续2400A的稳定电流,功率高达1.44兆瓦。
“这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也是行业内首个实现充电速度与加油相当的解决方案。”何波表示。
“充电只需片刻工夫,长此以往,恐怕连烟都要戒掉了。”在上海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几位司机师傅互相打趣道。这里是全市规模较大的集卡车辆停充场站之一,上百辆集装箱卡车在此休整,同时也是上海市交通委的示范运营项目。4月24日,集卡中心的一隅迎来了新成员——一套全液冷兆瓦超充设备和四套自然冷快充设备。
上海首个兆瓦级超充站“交通强国1号站”于4月24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投入运营。该站点采用华为兆瓦超充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重卡“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充电完成后,这辆重型卡车缓缓驶出。经过六小时的行驶后,电量将基本降至10%左右。
“在使用兆瓦级超充为重型卡车充电的过程中,即使在15分钟内,电池的温度仍能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在发布会后的媒体交流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如是介绍。
基于安全的创新,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升了六倍,电池寿命延长至5000次以上。此外,该系统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仍能进行可靠的充电。据前期高可靠性验证显示,华为与中汽中心联合测试中,设备在零下40度的温箱中冷冻了96小时,依然能够正常充电。这意味着,即使在东北严寒的冬季,兆瓦级充电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三年节省一辆车的成本”,这是华为此次推出的重卡兆瓦超充产品所计算出的首笔经济账。
充电速度即补能效率提升了4倍,节省下来的时间直接转化为运力,因此运力提高了15%。油改电后,一辆标准49吨的重卡每公里能耗成本平均节省1.5元,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省15万元。按照平均行驶里程计算,三年内可累计节省45万元,基本相当于一辆车的购置成本。
“充电真的如此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王志武列举了一组数据:在重卡的运输成本中,车辆折旧仅占5%,而能源成本则高达20%。充电作为补能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因为能源成本构成了运输成本的绝对大头。
超充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电动汽车的运输效率问题。对于乘用车和重卡而言,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乘用车通常每周充电一次,而重卡由于续航里程较短且行驶里程较长,每天需要充电三次。
“因此,建设重卡的兆瓦超充至关重要,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否则,虽然电动重卡每公里可节省1.5元,一年可节省15万元,但如果因此减少了10%的货物运输量,节省的15万元油费将被减少的运输收入所抵消,最终无利可图。”王志武表示。
华为数字能源介绍,兆瓦级超充主机与乘用车超充产品共用同一平台。这一设计对建站业主而言,能够有效保护投资,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该平台不仅支持重卡充电,还兼容乘用车充电,从而带来多重收益。
山东天和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原本从事重卡换电业务。在过去几年中,公司遇到了诸多挑战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对续航电池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一旦换电资产投入,再增加电量和铺设电池的难度极大。此外,许多新站和新电池投入使用后,会被过去的客户直接换走,甚至换走后不再充电。
“下一步计划在关键物流节点尝试建设超大型超充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独立建设110的变电站。”曹阳说,我们有能力更好地介入风光储,用于平衡峰谷电价,让客户和物流公司在任何时段都能享受接近谷电的价格。考虑西北的情况,还想把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取出来,为周边的商业配套,甚至为周边城镇提供供暖服务,这些热量又可以变成钱。
“中国约900万辆重型卡车每年消耗的燃油价值高达2.4万亿元,同时产生了80%的空气颗粒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许多资本和人才集中在乘用车领域,然而,商用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在底层技术上与传统充电技术完全不同。”王志武介绍,当前行业发布的兆瓦超充技术主要基于乘用车平台,而华为则专注于解决商用车的根本补能效率问题。因此,稳态性能至关重要,需要持续稳定的电流以缩短充电时间。
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多家车企及合作伙伴,共同定义商用车超充标准,推出多场景解决方案,构建兆瓦级超充网络,加速重卡全面电动化进程,推动重卡电动化从封闭场景迈向全场景,开启全电物流新时代。
当时华为数字能源发起,与阿维塔、北汽、比亚迪、长城、理想、赛力斯、小鹏等首批11家车企成立超充联盟,一起推动电动汽车向超充化转变,共建超充网络。
“从2022年的20多款超充车型,到现在已迅速发展至200多款,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我认为,乘用车已全面迈入超充新时代,不会再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何波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与推进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市场经历了更为深刻的变化。众多中央企业已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其中以“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电力和能源企业为代表,积极布局充电市场。尤为显著的是地方国有企业的转变,特别是地方平台公司,如城投、交投等。从集团层面到各省,各级单位均制定了充电网络战略规划,积极行动起来。
在发布重卡兆瓦级超充的当天,华为数字能源推出了超充联盟2.0版本。此次更新涵盖了北奔重汽、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DeepWay深向、广汽领程、江淮汽车、庆铃汽车、陕重汽和徐工汽车等9家知名车企、充电运营商及行业合作伙伴。
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北奔重汽、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DeepWay深向、广汽领程、江淮汽车、庆铃汽车、陕重汽、徐工汽车等9家车企、充电运营商及行业伙伴,共同发布“超充联盟2.0”。
“我们之前主要解决了底层技术的问题,包括电池的高倍率、高循环性能、散热和大电流等问题。在解决了这些基础问题后,充电只是其中一环,另一环则是车辆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王志武表示:‘我们不仅带来了技术解决方案,还带来了生态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重卡等物流车采用这一解决方案后,可以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今年内,这9家车企将至少发布30款以上的超充车型,推向市场。’”
两年前,当华为首次发布超充解决方案时,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虽然全液冷超充技术能够实现极高的充电功率,但市场上大多数现有车型仍然依赖慢充,这是否意味着华为的这一技术来得有些过早?
“市场的无形之手是最好的证明。”何波说道。或许,这也是刚刚问世的重卡兆瓦级超充对所有疑问给出的有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