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新闻中心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实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举行“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全省各地区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今天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请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先生,介绍“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的有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波先生,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宪昱先生,长春市副市长赵显先生,中国一汽集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方世力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三次视察吉林、两次亲临长春,赋予我们“新担当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省委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春要充分发挥“一主”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去年以来,我们启动实施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把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作为奋斗目标,把打造“一中心、五高地”作为有效抓手和实践路径。2023年全市GDP增长6.6%,主要指标增速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1%,增速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具体工作中:
我们加快建设“一中心”,就是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很多人形象地说“长春是一个坐落在大学里的城市”,我们的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形成了“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3家科研机构+49所高校”的创新基础力量。习视察吉林时叮嘱我们,要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去年开始,我们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历史性重塑创新发展格局,把地校院企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突破2000项、增长1.4倍,取得了氢能列车、双飞翼无人机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创性成果,长春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1位。当前,我们正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两大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一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春市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目前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可以说,制造业是我们振兴突破的最大优势和底气。一方面,我们全力推动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汽车,正加快跟上新能源节奏、抢占智能网联赛道,争取通过几年努力,新能源车产量迈上百万台阶,汽车产业产值达到万亿规模。另一方面,我们加快培育壮大医药、光电、氢能、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长春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去年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我们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四良一智”,目前全市近60%的永久基本农田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力争3年内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我们正依托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把种业振兴、智慧农业搞起来,积极培育肉牛、粮食深加工等七大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三是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长春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旅资源,“都市冰雪”和“22°C的清凉夏天”是我们的两大品牌,以冰雪新天地、四大滑雪场为代表的冬季文旅产品体系初具规模,避暑露营正在成为夏季群众休闲的新时尚,“这有山”、54路文旅专列、动植物园“西游记主题乐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研学游、观赛游、乡村游不断提升文旅消费热度。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文旅资源全域、全季、全要素、全产业链整合,加快建设方特、“这有水”等文旅大项目,不断丰富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联动冬夏、带动春秋、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季旅游新格局。
四是建设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高地。长春是“一带一路”、东北振兴、哈长城市群、长吉图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叠加交汇之地,虽然地处内陆,但这几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光博会、农博会、航空展、电影节的成功举办,让长春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经贸“朋友圈”达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两年新开通多条国际直飞航线,长满欧、长珲欧等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我们将抢抓向北开放新机遇,加大与俄罗斯、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经贸交流,全力招商引智、招大引强,今年计划引进世界500强、央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30家左右,引资额增长30%以上。
五是建设生态宜居美好生活高地。长春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绿”“长春蓝”是底色,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两年我们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地铁、快速路、高速路组网成环,“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我们着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还获批建设了北京安贞、浙大妇产两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接下来,我们将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加快补上就业、养老、交通、环保等领域短板,让老百姓在长春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报:去年,长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突破2000项、增长了1.4倍。请问长春市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突破发展优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刚才,我已经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长春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应该说,经过去年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长春抓创新有了氛围、有了模样,也尝到了甜头、更坚定了信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国家战略抓创新源头。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现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近期省里新建的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级实验室也全部落在了长春,我们还注重发挥一汽、长客等国家级“链主”企业作用,实施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比如一汽自主研发的超高速电驱、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实现了领跑。未来,我们将争取更多全国乃至全球原创性的成果和技术在长春产生、应用。
二是围绕科技成果抓转化应用。根据统计,长春市每年产生科技成果1万项左右,其中包括一些概念性、理论性的成果,我们充分发挥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委员会作用,市长、校长、董事长“三长联动”,狠抓成果供需的精准对接,去年本地转化达到2050项,特别把一些原计划到外地转化的成果拿回了长春,我们力争“十四五”末本地转化达到4000项左右。
三是围绕成果转化抓平台建设。我们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科技产业园区,推动成果生成项目和企业。今年,我们集中全市优质资源,重点打造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集成果展示、孵化、转化、路演、风投等功能于一体,和周边的基金小镇、专利交易中心、智慧法务区连点成片,这个中心下半年就能实质运行。同时,我们在长春南部正在建设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招引落地一批医药研发、生产项目,今年就能出形象、见成果。欢迎广大媒体和各界朋友持续关注长春的“双城”建设。
四是围绕支持创新抓投入引导。去年以来我们出台了创新17条、汽车10条、光电20条、医药7条、文旅10条、数字6条等政策措施,拿出30多亿“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和产业培育,为陈学思等7位院士提供了每人1000万的项目资金支持。特别是我们全面建立了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基金,已投资项目249个、投资额达到80.5亿,其中我们去年建立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一期1亿元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投了32个项目,二期1亿元6月份已经建好启投,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越来越强。
我们坚信,只要一以贯之把创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长春振兴突破的新路来。
经济日报:我们知道,全国产粮大县前三名都在长春,去年长春粮食产量也创出历史新高,作为农业大市,下一步在加快农业强市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方面,还有什么安排和打算?
长春去年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比上年增产6.43亿斤,亩产1071斤、单产居全国粮食主产区第1位。作为农业大市,我们牢记习“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殷切嘱托,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到“仓里有粮、盘中有肉,产业快发展、环境大变样”。
一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对长春来讲,第一位就是粮食安全。我们围绕多种粮、种好粮,建良田,这两年投入近90亿元,对2500万亩黑土地开展保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46万亩,今年还要再建设300万亩以上。育良种,重点打造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积极引进种业头部企业,加快单倍体育种、分子技术育种进程,有效推动“育繁推一体化”。施良法,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增产增效技术,努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用良机,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打造农业数智化场景,到“十四五”末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6%。促集约,现在全市近三分之二农户已经加入到规模经营,我们要持续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力争“十四五”末土地流转、托管面积达到粮食面积的80%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到“十四五”末全市粮食产量争取达到270亿斤。
二是努力提升县域发展实力。长春的6个县市区,拥有全市九成的国土面积、半数的人口,是长春振兴突破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今年3月我们召开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1+4”一揽子政策,引导支持县域建设一批契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产业项目,大力培育肉牛、生猪、肉鸡、梅花鹿、玉米深加工、优质大米等产业集群以及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把县域经济底盘做起来,力争到2028年,6个县市区GDP突破28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5%,每个县市区综合实力都进入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重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示范村建设,特别是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乡村畅通、国土绿化、生态治理、安全饮水、农村改厕等工程,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真正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央视网:从第一辆汽车诞生之日起,一汽都是长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问,未来一汽将如何更好发挥汽车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助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长春?
一直以来,一汽的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省市领导多次带队到一汽现场办公,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一汽集团对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汽作为在长春诞生和成长的中央企业,投身长春发展、助力长春振兴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一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省市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上台阶”工程部署,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坚决助力地方经济稳增长。当好经济增长“顶梁柱”,今年全集团整车产销量、营业收入预计还将实现正增长,总体经营质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其中,在长春市属地计划整车生产160万辆,同比增长2.9%,以更大经营成果助力长春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全力加快创新高地建设。以长春为研发大本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加速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加强与在长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交流合作,努力将长春建设成为汽车产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全新业态和产业资源,推动智能汽车与交通、能源、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融为一体,支撑城市智能化转型。
三是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们陆续投放了红旗EH7、红旗HQ9 PHEV等新能源车型,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未来,我们还将加快投放一批卓越新能源产品,继续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有力促进长春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中国一汽数智化总体战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一汽”,助力长春汽车产业链全链条数智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积极带动区域集群壮大。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最大限度用好富赛电子、一汽弗迪、一汽中车等已落地关键零部件项目基础上,着力吸引一批创新力强、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春,持续打造“百公里配套圈”;抓好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一汽弗迪等重点项目,推动长春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设新长春,一汽当先锋!中国一汽将与社会各界同仁一道,以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商报: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当前正处在全面率先实现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期。请问,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长春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举措,尤其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平台载体方面,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习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长春市委市政府按照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去年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了加快构建具有长春特色优势的“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3转”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3大传统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
“4强”就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长春现有基础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绿色能源、现代文旅和会展4个成长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7新”就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眼未来,在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影视文创、数字经济7个新赛道领域加快布局。
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年初以来,我们整合优质资源、重构规划布局,全面启动了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北湖未来科学城“双城”建设,致力为长春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打造平台载体。
北湖未来科学城集聚了长春新区、经开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三大片区科创资源,省市科教、企业、市场、服务、配套等资源正在不断向这里集聚,目前已谋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78个,总投资1845亿元。刚才,王子联市长提到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已集中落位了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省市科技大市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已经导入了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中介服务,搭建了一批科创研学、路演论坛新空间,已成为省市创新要素集聚、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化应用、未来产业发展实体化的综合示范平台。
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是长春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未来将成为长春最富时代特征的新型经济区。我们在永春片区实施最具竞争优势的政策举措,以支持产业发展,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围绕加快发展创新生物药、创新化药、AI+智慧医疗、高端医疗器械、医美康养等新产业,已累计洽谈项目135个,中科生物、深圳清南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相继落位。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干细胞检验检测平台、中医药检验检测平台、科技研发平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正在加快打造。
我们将依托“双城”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诚挚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关注长春“双城”建设,助力长春不断向新图强,聚链成势,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中国新闻社: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请问长春市在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打算?
“智改数转”是长春市加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务实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2023年3月,长春市就启动实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坚行动,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金9条”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即围绕管理、生产、销售数字化三大核心环节,2023年至2025年,分别推动500户、600户、300户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去年长春市成功晋级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2023年,长春市共有556户工业企业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一批工厂、项目、场景入选国家级示范试点。今年是全市“智改数转”三年攻坚行动关键之年,我们紧盯既定目标,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落实。
一是抓统筹推进,打造强大的转型合力。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高效发挥市、区两级专班作用,加快制定落实《长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统筹用好支持资金,全方位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速转型成长,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平台建设,打造坚实的转型基础。充分发挥长春算力中心、规模化数据中心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智改数转”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促进中心、“产业大脑”等“数字底座”,推广普及5G+、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助力赋能。
三是抓示范引领,打造优质的转型场景。聚焦部分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制约瓶颈,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采取典型示范、技术扩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散、聚集孵化以及产业链引领等方式,推动上下游企业订单、设计、生产等多方面协同联动,推动大、中、小企业携手转型。同时,我们优选40户以上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围绕研发、生产、经营等环节,常态化组织开展“县区行”“行业行”数字化转型宣讲、培训。全年计划为700户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转型诊断,遴选50个以上“小快轻准”优质示范案例,帮助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找准转型方向、明确转型路径、完成转型目标。
下一步,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我们继续全力当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员”,让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勃勃生机,为长春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贡献!
中国日报:我们了解到,与2022年末相比,长春市2023年末实现人口净流入6.75万人,高校毕业生群体在其中占据主体。请问长春市在引才留才,特别是在吸引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方面有什么好的举措?
刚才您提到去年我市人口的变化,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实施的“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已经连续4年大学生来(留)长超过10万人。人口流入、人才集聚,说明就业创业机会在增多,说明长春发展的态势、环境、活力都在持续向好。
针对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我们上周刚刚发布了《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来(留)长系列优惠政策》,共7个方面、26项具体措施。毕业生、青年人才留长春,生活有补贴,我们按照每月博士2500元、硕士1500元、本科1000元标准,为毕业生提供连续2年生活补贴。就业有岗位,今年我们大学生留长目标11万人以上,目前已开发各类岗位近16万个。创业有扶持,个人创业最高能拿到30万元、合伙创业最高能拿到400万元贷款额度,我们还有12个科技产业园、40多家大型创业孵化基地,入园就能享受租金、水电费减免等优惠。安家有保障,租房的,我们建设了2万套公寓,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外来青年,每月最低450元就能有个舒适的住所。买房的,我们发补贴,对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按照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本科3万元标准一次性发放。落户的,不仅对本人“零门槛”,家人随迁也不受限制。人才有优待,我们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各类专享卡,可以在机场、火车站享受贵宾待遇,到指定医院就医走绿色通道。下一步,还将在子女上学、景区免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凤凰网:上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刚刚召开,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长春市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在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消费场景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打算?
长春旅游业占全省“半壁江山”,去年以来,我市旅游呈现从回暖,到走热,再到火爆增长的态势。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7亿人次,增长161.7%;实现旅游总收入2411.1亿元,增长208.6%。今年“五一”,接待游客922.8万人次,增长105.9%;旅游收入87.4亿元,增长140.9%。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接待游客420.6万人次,增长83.8%;旅游收入35.2亿元,增长71.5%。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全省旅游“万亿级”、长春旅游“5000亿级”发展目标,全力写好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三篇“新”文章,让游客有得玩、玩得好,愿意来、还想来。
一是开发“新产品”。上个雪季,动植物公园“雪饼猴”,冰雪新天地,净月雪世界的蓝冰、冰封玫瑰,54路有轨电车等网红产品火爆出圈。年初至今,我们先后上线莲花岛文化园大型室外抗战实景剧《抗联抗联》、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NPC沉浸式游览”、伪满皇宫博物院文旅演艺《炫·墨》等沉浸式产品。春季以来,又推出踏青、赏花、合唱节、音乐节等系列产品,吸引大量游客。特别是今年消夏季,我们以“清爽长春,露营一夏”为主题,全面打响露营品牌,依托域内景区、公园、森林、田园等,打造精品露营地180余处,设置帐篷点位10万余个,推出房车+露营、演艺+露营、研学+露营、体育+露营等特色产品40余项,露营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大家找一片绿地、支一顶帐篷、约三五好友,“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二是打造“新场景”。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近年来,我们打造了将“山”搬进室内的轻文旅业态小镇“这有山”,培育了匠心独具的城市文创经典IP“长春礼物”,升级了承载着城市人文记忆的54路有轨电车,建成了红旗街、桂林路、栖乐荟等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极大增强了城市文旅吸引力和消费附加值。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开发一批“生活场景叠加美丽风景”文旅新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旅特色消费街区,形成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消费热点,满足市民游客个性化、体验性需求。
三是培育“新业态”。年初以来,净月时空旅程人工智能科技研学体验馆、筑梦星辰航天科教文旅馆、莲花岛坦克公园、新区趣野蓬客等一批新业态项目成功运营。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遗产、文化、科技、生态、运动、夜游等6类都市新文旅产业,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城旅融合”“产旅融合”,推出一批都市冰雪、避暑休闲、红色之旅、乡村体验精品线路,构建城市文化游、研学游、乡村游、工业游等多元化发展体系。特别是,强化科技与创新,积极引入元宇宙文旅主题产品、沉浸式小剧场“星空间”等新元素、新玩法,加快实施长春方特、名家汇雕塑公园夜游灯光等项目。打造运动休闲、康养度假等体育旅游产品,围绕马拉松、CBA、瓦萨等经典赛事,引进多场城市演唱会、音乐节,持续培育旅游经济新活力。
总之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我们将以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为方向,全面融入全省万亿级大旅游建设,打造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
央广网:据了解,长春从2013年开始,连续11年实施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为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今年市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将推出哪些举措,有哪些具体实事?
开展幸福长春行动计划是长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至今已连续实施了11年,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去年10个方面、50件民生实事已全部落实。今年的行动计划,我们通过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确定了20个方面、51件民生实事。
对其中一些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事项,今年要持续增加稳定供给、提升服务能级。比如,在就业方面,除了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外,还将多渠道设立“零工驿站”,利用便民服务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场所设立“零工驿站”,就近就便提供零工就业服务,以满足分散、小规模用工需求。比如,在养老方面,今年,将聚焦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这两年,我们在全市建成了115个老年餐厅,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反响非常好。今年,还要建设200个左右老年餐厅,总体达到300个以上,未来三年力争在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需求比较多的区域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再比如,在群众就医方面,今年将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上扩大范围,从去年的660余种扩大至900种。还将推出“先医后付”惠民便民服务,切实减轻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就医垫资压力。
今年,市政府还将下更大决心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今年将在全市新增停车泊位供给10万个以上,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50条,新增和调整公交线条。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今年将加快居民小区充电棚、充电桩、换电柜等设施建设,计划再布局1.5万台(套)充电设施,安装充电端口1.8万个左右。建成后,基本可满足目前全市居民充电需求。
此外,今年还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道燃气用户“阀管灶”改造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阀管”改造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上下功夫,计划完成180万平方米未登记房屋的确权工作,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210套,启动实施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我们做这些工作,目的就是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切实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大公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宜居美好生活高地”作为重要实施战略,以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请介绍一下目前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大家知道,长春靠工业起家,但我们基本没有高能耗产业,生态本底好、自然环境美,曾多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美好生活城市”。近年来,我们忠诚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多措并举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巩固绿色优势,全力打造美丽长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我们统筹打好“减碳、抑尘、禁烧、治源、增绿”组合拳,全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连续六年保持在300天以上。今年以来,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已多次进入前20名。大家在外面拍照、留影,随处可见清朗、通透、干净的蓝天白云。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系统实施伊通河、饮马河、东辽河治理,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优良水体比例保持在50%以上,曾经的黑臭水体、河泡荒地,正变身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滨河景观带。比如,伊通河经过8年多持续综合治理,75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根治,多处河段吸引了东方白鹳、白鹭、红嘴鸥等20余种迁徙水鸟停歇,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更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灵气。
城市绿化大幅提升。我们依托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城市绿化空间,特别是每年都新建一批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老百姓家门口的风景线正在越变越多,越变越美。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190座、各类绿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道628公里,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300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3.7%、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春看百花夏享绿荫、秋赏红叶冬嬉雪挂,就是大家在长春生活的标配。
农村环境日新月异。我们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净、绿、美”目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这里和大家汇报一组具体数据,去年我们完成国土绿化51.3万亩、农村公路改造提升3913公里、农村改厕1.3万户,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4.43万吨、畜禽粪污260.62万吨,一大批乡村实现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身边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努力建设更加绿色宜居的美丽长春,让良好生态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吉林日报:在民生领域中,教育和医疗是百姓最为关注的,在这两个方面,我们想知道长春市都采取了哪些办法、成效如何?
教育和医疗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积极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和区域医疗高地。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去年我们改造了39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园位9000个,今年将继续改造30所幼儿园,增加园位8000个,实现公办率60%以上,普惠率90%以上,进入全国幼教第一方阵。未来三年,我们将投入2.5亿元,有效缓解“入托难”问题。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启动新一轮新优质学校三年成长工程,实行名校办分校、大学区管理、合作办学、结对帮扶等办法,最大化利用好省实验、吉大、师大等资源,全市成立40个教育集团,推动30所城区老牌学校振兴,创建476所农村“温馨校园”,打造一批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
三是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今年我们启动了“高中办学条件创优工程”,在去年增加1800个学位的基础上,新建4所高中,将再增加3000个学位。同时,我们开展了多样化试点行动,探索成立科技、人文、外语、艺体、综合等实验班,增开了国际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是推动职业教育优质融合。我们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布局到哪里,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定位。去年,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成为东北首所职业本科院校。今年,我们将全力推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同时,围绕汽车、农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建设产教融合体,开展校企双方订单式、学徒制培养,每年培养现代产业工人10万名。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级优质资源。一方面,支持吉大一院等4所委属(管)医院,对标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做精高端医疗技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支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另一方面,加快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浙大妇院吉林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心血管、妇产科一流诊疗新高地。目前,北京安贞和浙大妇产的专家已在长开诊,去年10月以来,累计派驻专家84人次,在长诊疗患者达到1500人以上。
二是全力做优做强市属医疗力量。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定位,以专科、专病、专项技术为抓手,建好市级公立医院。加大与域外先进大医院的合作力度,推进长春市儿童医院与北京市儿童医院、长春心理医院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长春市人民医院与天津肿瘤医院开展技术合作,打造儿科、传染病、精神卫生等专科区域医疗中心。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5月以来,北京市儿童医院先后有20余位专家在长驻长出诊、手术,已有近千名儿童受益。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急救网络建设,计划投入1600万元,增设11个院前急救站点,可实现15分钟安全急救圈。
三是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以多层次医联体建设为重点,努力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上去。一方面,完成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从去年开始,我们充分发挥吉大附属医院带动作用,推动二道区、南关区与吉大一院二部、吉大二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区级县级。另一方面,新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4个,搭建紧密型医共体框架12个,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全覆盖,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增加6%,分级就诊步伐进一步加快,让百姓看病更便捷、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