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绍兴“科”真热!
2024年,绍兴市科协委托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4年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为了让公众了解绍兴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推动社会各界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关注和支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今天,我市召开2024年绍兴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什么叫做具备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能力水平。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浙江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7.08%。根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2024年绍兴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7.9%,比2023年提高1.0个百分点,超过既定目标17.5%。从绍兴市内情况分析来看,三大差异缩小明显,各区、县(市)差异缩小,最高(18.6%)和最低(17.5%)相差1.1个百分点,相对差距较2023年缩小0.4个百分点;性别差异缩小,男性(19.0%)高于女性(16.8%)2.2个百分点,相对差距比2023年缩小0.9个百分点;城乡差异缩小,城镇(18.4%)高于农村(16.6%)1.8个百分点,相对差距比2023年缩小1.7个百分点。
2.第二个群体:农民。2024年,我们开展以“三农”为主题的科普活动,致力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4家,科普书吧30家,构建包含1所省级专业院、34家基层农民田间学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网络,开展各类培训达6万人次,开展“科技赋能千万工程”科普基层行等活动10余场。
3.第三个群体:产业工人。2024年,我们围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主题推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开展“开工第一课”教育培训、“百场安全培训进企业”等活动200余场,培训职工32万余人次;开展“绍兴工匠大讲堂”、劳模工匠“五进”宣讲600余场,“班前十分钟”覆盖企业4100余家。广大产业工人在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科学素养,营造科学安全的工作氛围,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4.第四个群体:老年人。老年朋友们在健康、防诈、智能产品等方面的科普需求较大,为此,2024年,我们推动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预防电信诈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骗、健康科普等。结合健康素养“五进”活动等有效载体,累计开展各类知识讲座、义诊咨询等2.2万余场,受益人数近200万人次。打造文博养老、智慧养老品牌,开展“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等系列活动。
2.积极推动科普信息化提升。搭建“绍兴科普云”数字平台,使用用户累计达68万余人次,全年开展“直播云讲堂”“科学大讲堂”10余场。打造全省首个线上食品安全科普基地——绍兴市食品安全VR科普馆,开设《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科普一分钟》等专题栏目,在“绍兴数智礼堂”应用中开设卫生健康、农业科技等板块。市民朋友们可以在线上学习科学精神、健康知识、生活常识、前沿科技、应急避险、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普知识。
3.着力构建科普场馆体系。搭建辐射全市的科普场馆体系,全市累计建有市级科技馆1个、县级科普馆3个,科普教育基地108家(国家级3家、省级23家),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12家,市级新质生产力科普教育基地16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6家(国家级4家、省级9家),基层特色科普馆103家。广大市民朋友们可以带着家人走进各类场馆开展沉浸式学习体验,在边学边玩中感受科学魅力,培养科学兴趣。
4.切实增强基层科普能力提升。不断推动壮大院士、博士、大学生、行业精英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网红达人等科普队伍建设,组建涵盖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绍兴市“十百千万”科学传播达人队伍。坚持全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向43家科技型企业选派工业科技特派员84人。加强科学教育队伍建设,绍兴科技馆现有科技辅导员97名。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到基层科普工作中来,近期我们发布了博士科普团招募通知,欢迎更多专家投身科普事业。
市民朋友们,科普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广泛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越发浓厚。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总体要求之一,突出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价值和使命。2025年,我市目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8.5%”,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绍兴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说到什么是具备科学素质水平,刚才通报里也提到了,就是一个人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遇到“吃绿豆能治百病”这种说法,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是不会盲目相信的,而是会思考有没有科学依据,是不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的。在日常生活中,能依据科学信息做出合理决策,就像根据天气预报和出行需求选择合适的衣物、交通工具那样;同时,还愿意主动去了解接触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如对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等等。
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评价体系,有较为严格的国际测评标准,我们通过调查来了解和掌握一个地区公民科学精神与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对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我们建有全国一流科技馆。绍兴科技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有地球与生命、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彩虹儿童乐园等四个常设展厅、2000平方米临时展厅和一个特效影院,建有绍兴籍院士、科学家精神、禁毒教育和绍兴渔业资源等四个主题展区。2024年接待社会观众51万余人次,开展科普活动800余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下基层44次,服务3.4万人次。创新和深化“馆校结合”模式,打造了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科学梦工场,自主开发200多门科学实践课程,累计接待200余所学校22万余名中小学生。连续两年承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长三角唯一),入选全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之一(全国仅六家),成功申报2024年全国科技馆区域性科学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全国仅十个)。科学课程、科普短剧等荣获多项全国业务竞赛一等奖。所以,全市青少年可以去绍兴科技馆参观体验。
第二,我们挖掘整合全社会科普阵地。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科普类基地226家,形成以绍兴科技馆为龙头,县级科技馆为骨干,科普教育基地和基层特色科普馆为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普云等为补充,辐射全市的科普场馆体系,为全市公民获取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我们也成立了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盟和科技文化场馆联盟,共同促进基地发挥作用。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绍兴市新质生产力科普教育基地、绍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名单昨天我们通过公众号进行了发布,大家可以关注“绍兴科协”了解详情,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前往学习打卡,去接触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
第三,我们常态化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单位)举行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举办中科院老科学家绍兴巡回科普报告、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累计达900余场次。每年举办、承办各级各类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创作大赛、科学玩家、校园科学达人等科创活动。每月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等科普基地(场馆),组织开展“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品牌活动。去年,我们还推出了绍兴市科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普护照研学打卡行动,发放科普护照6000册,线万余人次。除了这些集中开展的活动外,全市各级科普基地(场馆)自主开展的新质生产力科普、动物植物、生态科普、应急科普等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活动,也深受青少年喜爱。
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研究中心建设,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积极发挥绍兴市科普联合会的资源优势,从科普人才、科普场馆、科学传播等方面提升科普工作质效,不断推动院士专家、博士、大学生、行业精英、网红、科普传播达人等科普队伍建设,引导各科普群体在不同领域发挥科普作用。继续深化绍兴科技馆“馆校结合”模式,将场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力量互补,丰富科学教育内容。
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聚焦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成果科普化,开展新技术新知识科普。邀请院士、专家等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公务员等群体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大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高阶科普报告。做好绍兴科技馆前沿科技展示区对外开放,开发聚焦前沿科技知识的特色课程。联动行业联盟策划紧扣社会热点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前瞻科普活动。
做深科学教育加法。发挥全市科普场馆资源优势,加强绍兴科技馆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深入实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持续面向青少年开展绍兴市科普护照研学打卡行动、长三角科普场馆科普研学和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活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报告进校园、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巡回科普报告等,邀请院士专家与学生面对面,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