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姚金健: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做好一颗螺丝钉
姚金健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国轩高科的生产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和同事们一起探讨产品开发细节的姚金健。
在采访前,我们了解到,姚金健从普通员工一步步成长为工装开发主管,他潜心科研,大胆创新,主导开发的成果多次在省市创新大赛中获奖,先后获得“合肥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最美职工”等多项荣誉。光荣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本职工作优秀的他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履职建言,用心用情为民发声。
一身灰色工装,一副框架眼镜,一句“学了机械进了厂就要把螺丝拧好”的朴实话语,还有采访中时不时蹦出的诗意表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月光所照,皆为故乡,双脚所踏,皆为过往”……这些具象而鲜活的片段,既矛盾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充满朝气、满怀热爱、脚踏实地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画像。
“我们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光荣属于他们,也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聆听习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姚金健深感振奋,备受鼓舞:“2025年,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做好一颗螺丝钉,充分发挥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秉承初心使命,听民声传民意,助推高质量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姚金健的履职故事与创新、坚守紧密相连。2025年是他从事新能源行业的第十个年头,投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大潮,姚金健扎根电池生产一线为产业发展贡献光与热的同时,也用敬业与创新成就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让我们一起感受姚金健对新能源产业热辣滚烫的爱,倾听他科技兴邦、实业报国的澎湃心声,见证他为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积极鼓与呼的履职进行时。
从安庆桐城乡村考入大学,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公司,被安排跟着师傅学习锂电池工装、设备开发……姚金健说,从小读书一直是理科比较突出。大学选定的机械专业,在他看来也是“一头钻进去深入探究,真的其乐无穷”。本硕期间他打下了扎实的学科基础。
但他的从业经历并非一路坦途。“在2016年刚进公司时,我对电芯制造工艺、制造设备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专业术语、工艺流程完全看不懂。每次对接现场工装需求时,我经常是头脑空白、手足无措,刚入职的那股子心气儿一下降到了冰点。”
受到挫折,姚金健愈发感到学习的重要。工装是锂电池生产的重要辅助装置,其质量直接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上班时,他见缝插针向师傅请教工装设备的设计要领;下班后,扎进车间学习锂电池加工工艺;睡觉前,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盘点,将知识点记录成册。
“师傅告诉我,多到车间听一线操作工人的反馈,再对照搜集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设计开发。”姚金健白天跑现场、常请教,晚上学理论、勤总结,5个厚厚的本子记满了学习心得,3000多个知识点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就这样一步步熟悉工装工作。
2019年,姚金健带头在公司成立工装开发设计组,凭着一股子闯劲钻劲,成功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工装、设备,显著提高了锂电池的生产效率和品质。2020年,他带领同事持续开展技术创新,连续两年提交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合肥市职工创新相关比赛一、二等奖,成绩斐然。
创新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应有的重要素质。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姚金健用不到5年时间,从助理工程师,做到工程师,再到主任工程师,逐步实现从一名“职场小白”到技术骨干的蜕变,成长为公司的重要业务骨干,带领团队申请的各项专利有近百项。
2023年,姚金健带领的团队在锂电池模组无损回收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获得省级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当意识到我们作出的一个小小创新的改变,可能会直接提升产品品质,并惠及百姓生活,我觉得这就是创新的动力所在。”姚金健笑着告诉记者,合肥市大力开展的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为职工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参加技能竞赛还会有奖金奖励,创新的“一池春水”就这样被激活。“痛点”即“靶点”,“点子”变“金子”,人人想创新、人人可创新和人人争创新的局面已逐步形成。
如今,姚金健仍坚持每天对锂电池生产制造线进行两次巡检,小到每个螺丝的紧固程度、每块定位销的磨损情况,他都仔细核检,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解决生产隐患。他说:“在岗要爱岗,爱岗要敬业,做了工程师就要把螺丝拧好,为新能源电池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姚金健看来,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最基本的是要切实反映群众愿望,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用科研精神履职建言,将民情民意带上大会。
近年来,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具备高质量、高技术、绿色循环低碳等要求的新能源产业乘势发展壮大,迎来了技术的百花齐放和市场的开花结果。
如何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一直是姚金健工作和履职关注的重点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在2023年全国人代会上,姚金健曾提出“关于搭建公共新能源产品出口平台和降低新能源产品出口关税”的建议,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应和积极办理。
姚金健认为,聚焦新能源产业,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三点推进。一是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在国际层面互认互通,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产品出口。三是加强新能源人才培养。高校、科研院所要和企业建立起人才培养的桥梁,实现新能源人才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不断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姚金健提出“关于加快推动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和“关于进一步支持重卡领域新能源发展”的建议,围绕储能和新能源重卡行业建言献策。
“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姚金健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不断加快,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姚金健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尤其是电化学储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应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并完善我国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用车作为我国碳排放大户以及交通运输的主要力量,是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抓手。“目前,新能源车型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比乘用车还低。”姚金健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统筹考虑空气污染物排放、能耗(油耗限值、电耗限值)和碳排放管理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规、标准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姚金健看来,科技创新要让企业“唱主角”,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土壤”,要增强用地、融资、环保、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民企探索技术前沿,持续推进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新和落地实施。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从突破电芯自动堆叠打包技术,到锂电模组无损拆解技术研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姚金健介绍,国轩高科通过成立100多个创新项目组,累计解决了上百个技术难题。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科技自立自强道路,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科技创新的满天繁星,正在汇成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星河,不断涌现的重大科技成果衍生出一批新技术,孵化出一批新企业,带动了一批新产业。这背后,不仅有创新的驱动,还有制度创新的支撑和法治的守护。
安徽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覆盖全省100多家单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走下“书架”、走上“货架”。科技金融改革加速创新,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成长。同时,近年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出台,《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实施等,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以高质量立法监督工作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
安徽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作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相关决定,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重点领域及方向,明确未来产业的发展原则、布局体系和要素保障,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为安徽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法治支撑,推动“小树变大树”。
与此同时,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实施标准化法办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老树发新芽”。
此外,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还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围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助力“树林变森林”,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法治支撑。
“有了法治的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奔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企业大有可为。”姚金健由衷表达。
“2023年7月,我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参观瑞金‘一苏大’旧址、‘二苏大’旧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陈列馆,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源起,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仰,夯实履职之基。”姚金健说,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这次代表学习班,让他深受感动、获益匪浅,更加坚定把人民信任扛牢担稳替人民发好声的信心。
走进工厂、学校、社区宣讲全国人代会精神,让大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等多项议题的审议,加深他对人大以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的深刻理解;参加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的相关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及时提出企业一线和基层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履职两年来,姚金健步履不停,收获满满。
姚金健代表(右二)和工友们参加团建活动,凝心聚力更好投入创新工作中。(代表供图)
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的过程中,姚金健不仅建言发声,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还热心为群众答疑解惑,积极传播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正确引导更多人投身制造业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展现了人大代表奋发有为、模范带头的良好形象。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有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大学生毕业进厂工作大有可为。到工厂车间一线去了解组装工艺、加工流程、各部门工作分工,能帮助以后在工作中更好地做好技术开发与设计。”姚金健表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正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中国大力推进“新三样”即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以此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就业机会不仅越来越多,还将共同创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企业,我领衔成立‘姚金健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对新能源相关技术进行攻关,比如研发重点解决影响锂电池储能的核心设备技术问题等。投身电池制造业,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要走出一条自立自强道路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基于对新能源产业的了解,我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有着更加强烈的感受。”姚金健介绍。
“要积极参加相关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声,以新担当诠释新作为。”对于如何做好一名人大代表,姚金健有自己的理解。
2025年全国人代会的脚步临近,姚金健忙着走访调研,仔细打磨准备提交的建议,他今年将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姚金健说:“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次发言都‘接地气’,每一件建议都能够反映民情民意,助力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每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满载人民的重托与期待,从祖国各地汇聚北京,共赴“春天的盛会”。如何更好地建言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姚金健向记者讲了2个关注与思考。
一个是一件合肥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好省级实验室平台建制化科研优势,助力合肥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目前,合肥有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200余家,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省级实验室平台建制化科研优势,对于合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建议提出,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科创驿站等成果孵化机构,要积极对接省级实验室平台,进行科技成果集中培育、孵化和转化操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从点到面的发展模式。
围绕代表建议,2024年以来,合肥市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对接高校院所,挖掘优质成果,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大科技”格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体系,打造全链条、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姚金健关注到,在合肥这片创新“沃土”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合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亮眼成绩与人大代表的建议推动密不可分,这让姚金健对代表履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还关注到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的重要性。正是在制度创新、法治保障等合力推动下,安徽省锚定“科学技术打头阵”、“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在前列”目标,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边调研、边学习、边思考,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各级人大代表的建议被倾听、被重视,让我深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也让我增添履行好代表职责、传递好人民群众心声的信心。”姚金健说,将继续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为科技创新发声,希望能推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