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AI时代的国企转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型与创新
2024年11月28日,由《能源》杂志、数字国资主办的“第七届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
会议聚焦四大议题:人工智能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AI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中的实践案例,以及数据安全与AI伦理——国有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风险防控。
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国有企业、信息化及数字化企业的代表,以及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专家学者,AI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协会和媒体代表等多方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实践经验与前沿案例。
《能源》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周岳轩在会议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级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已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如何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提升运营效率,激发创新活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旨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转型路径与创新发展方向的智力支持与实践指引。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政企数字化转型部副主任董恩然在讲话中提到,人工智能(AI)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和市场产品的丰富,企业焦点已从追求模型规模转向其实际应用能力。企业在部署AI时面临算力和数据挑战。强大的算力是AI应用成功的基础,而高质量数据是AI系统发挥效益的前提。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企业需应对模型构建和数据管理等多重难题。尽管如此,AI的应用已显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信息部总监杜永胜在讲话中强调,人工智能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能源集团正在从传统能源供应商转变为能源服务商,重塑煤、火、风、光、水、油、气、核等多种能源谱系,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此过程中,数据、算法、算力和平台成为支撑AI应用的核心要素。
根据《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人工智能建设被列为十大重点转型工程之一,为集团的技术应用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数据治理作为AI发展的基石,集团采用“171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围绕数据治理的愿景和目标,打造多层次的治理能力,确保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张永铅在讲话中分享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驱动企业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远光人工智能平台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视觉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基础,结合物联网能力,提供智能场景及软硬件生态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通过深度整合AI和物联网,远光致力于构建智能生态系统,推动人机共进。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聚焦AI全栈能力整合,依托大小模型协同应用与软硬一体化平台,将AI技术应用到报账、结算、支付等业务流程中,实现自动化流程、智能决策分析和个性化用户体验。通过智能设备如智能报账机、智能归档柜等,远光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智能化应用支持,推动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AI驱动的转型。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数字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苏航在研讨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业数据流通与共享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矿产、材料、部件、装备到工程的产业链生态中,原料和产品端数据流通相对较为畅通,而大部分企业生产数据则存在难以流通的局限。会议探讨了数据产权问题、中心化工业数据平台的固有运营风险,以及数据共享面临的法律与质量挑战。
在分析当前问题的基础上,苏航指出,工业数据的产权保护和流通机制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数据发现、共享与估值将成为行业技术竞争的新焦点。建议通过去中心化存储、多中心化运营的顶层架构来推动数据流通,确保数据质量、保护产权,并加强国际化拓展,支持工业互联网和Web3.0的发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电力系统积极推动能源清洁化与数字化转型。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公司领军技术专家梁凌宇教授指出,全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减排政策与补贴机制,促进绿色能源发展;光伏、风电成本大幅下降,数字电网和储能技术日益成熟,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不断加强;绿色电力需求激增,推动电力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向低碳、智能化的能源体系迈进。
在这一过程中,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化交易和资源优化配置得到促进,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然而,随着系统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的计算复杂度和决策时效性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电力调度方式难以满足新能源并网带来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系统的“可观性”与电力平衡稳定性面临更大压力。为此,先进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应对挑战、提升决策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AI产品咨询顾问廖治文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几大误区。首先,许多企业认为自己没有数据,误以为仅仅是日常办公或统计数据,无法与大数据相比,忽视了日常数据的潜在价值。其次,有企业认为数据无法资产化,尽管进行了数据披露,但未能考虑数据“增值”和“无形”的部分价值。第三,一些企业认为数字资产化需要高预算、高投入园林景观设计公司,需重新建设系统并依赖大量高精尖人才。
廖治文指出,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性,特别是ESG数据,帮助提升企业的金融市场评级。此外,企业产生的图纸数据、时序数据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可以通过AI与知识图谱进行资产化和分析,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高价值的服务。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所有数据可以通过数字资产化确权,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形成可交易的经济行为依据。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副经理肖鹏指出,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依托南网云,构建了面向“云管边端”的全域统一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了全省IT资源的集中供给与按需分配,充分支撑了管理信息、数字生产等核心业务应用,为数字电网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园林景观设计公司。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永亮指出,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所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赋予产业新的生命力,推动社会经济活动日益依赖信息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附加的或增值的,而是核心的、不可或缺的。没有数字化转型,就没有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