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核电、核药、核知识沉浸式体验!中核研学太酷了
为什么核电站的水泥墙上不刷漆?防波堤为什么要使用四角防浪石?核电站为什么被称为“烧开水”?……近日,100名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师生怀揣着这本有趣的《行前册》,带着对问题懵懂的思考和探索,在初夏时节的濛濛细雨中,跨越2000多公里,一路南下,从秀美壮阔的霞浦核电,到多姿多彩的福州高科,再到巍然壮丽的漳州能源,用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亲眼见证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及核技术综合应用等“硬核”内容,揭开了中国核工业的神秘面纱。
他们单纯炽热的眼光,如燎原之星火,点亮了阴雨绵绵的福建。时光仿佛倒转,60多年前,同样的星火在年轻的中国流转、迸发,终成燎原之势。旅途中,风雨壮阔却无法阻碍他们勇毅前进的脚步,学海浩瀚也不能阻挡他们上下求索的热情。在这里,闪耀的青春与核工业相遇,汇集成一幅最美的“核”谐画卷。
2024年是我国第一颗成功爆炸60周年,明年1月15日是核工业创建70周年。跨越一甲子,核工业先辈以热血和生命践行、凝结提炼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该如何传承?中核传媒作为中核集团品牌宣传的专业平台,创新实践文化精神传承的引领者,联合集团内外、以及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拓实践。
为积极落实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要求,聚焦青少年群体,探索核科普创新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课程、实践活动、参观互动等形式更好地传播宣传核工业、核科学,践行中核集团“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要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核研学”核工业文化研学体系于今年应运而生。
此次开启的北京四中房山分校“核你同行”核工业研学活动(福建线)是“中核研学”体系建立后首场活动,充分体现了中核集团与福建省的战略合作精神,是讲述好核工业故事、传播好核工业声音、诠释好核工业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探索。
中核传媒协同中核集团(福建)市场开发部,对接霞浦核电、漳州能源、福州高科、福州八中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联合开展相关科普活动,链接各方,汇聚核力,形成企地共建、京闽学校的良性互动,为核科普知识的传播营造良好公众舆论环境,从“产业+文化”双重方面推进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俯瞰闽东,群山起伏,层峦叠翠。这片土地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红色基因在这里接续相传。坐落在海岸边的美丽县城——霞浦,也因推动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而与核结下了不解之缘。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核能发展采取“三步走”发展战略——热堆、快堆、聚变堆。其中,快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主力堆型,代表了当前世界核能的发展方向。
2015年7月23日,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国家批复的重大核能科技工程,霞浦核电项目对于推进核燃料闭式循环、促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月2日上午,研学师生来到霞浦核电宣传展示中心,“勇担重任、敢打硬仗,大力协同、精忠报国”的快堆誓言即刻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沙盘、模型、互动区、展板等丰富形式了解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快堆技术原理、通用核科普知识等内容,跨入了核科学这一神秘世界。
随后,大家乘车来到工程现场观景平台。不远处,核电厂房巍然屹立,工程建设井然有序。在疾风骤雨的呼啸中,同学们相互打气、携手前行,一睹我国四代核电建设的宏大场景,亲身感受霞浦核电建设者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拼搏历程。恍然间,一代代人勇毅前行的身影在风雨中交汇重叠。
在数年的建设历程中,数以万计的核电建设者勠力同心,屡创奇迹,留下了新时代“愚公移山”的动人故事,开启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通过建立一体化快堆闭式循环系统,可以实现铀资源循环利用,理论上可使我国铀资源可利用率提高60倍,资源可利用时间从百年尺度提升到千年尺度,是支撑我国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及环境友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核研学“大师课”上,霞浦核电副总工程师饶贤明带来了题为《终极裂变核能——快堆》的精彩讲座,向研学师生深刻讲解了快堆基本含义,及其作为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重要意义。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为何快堆要使用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钠冷有何具体优势?”求索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生根发芽。
大师课后,中核研学特色实验课程《微观世界的奥秘》闪亮登场。世界里大大小小的物质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细微如中子,其活动究竟与什么物理量有关?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了桌子上精致的实验器具。一个透明小盒,一组集成电路,一瓶泡沫小球,一堆电器元件……大家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模拟中子轰击原子核”的实验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么精巧的实验,感觉非常有趣。”“这个实验的原理有些复杂,但我根据电路图及老师的教导成功做出来了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同学们化身实验小能手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教室里的气氛热络又活跃。
夕阳洒落时,第一天的行程渐入尾声,同学们意犹未尽。“今天的旅程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顶风冒雨前往工程建设观景平台的时候,就像电影场景一样,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核工业人的奉献与伟大。”青春的话语柔和却坚定。从一无所有到万人会战,从渺无生机到热火朝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挺直身躯奔跑,无数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快堆事业,正如此刻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般,充满激情与希望。
中核集团同位素产业起步于1956年,从核素和放射性药物研制、供应等方面为中国核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条件。
权威数据显示,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约为392.9万例,相当于每天有1万多人被确诊为恶性肿瘤。而在多种癌症治疗手段中,“精准、高效、副作用小”的核医学表现出不容忽视的功效,正向着诊疗一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由福州原子高科医药有限公司筹建,业务涵盖同位素药物的研发、生产、经营及各类技术服务的福州同位素医药中心,便是奋战在核医学领域的前沿阵地之一。
同位素药物如何生产?需要经过哪些工艺和工序?6月3日上午,研学师生们带着好奇,参观了福州同位素医药中心的生产厂房,并聆听专家带来的中核研学科普课程——《核医学与放射性药物》。
穿上鞋套,戴上防尘帽,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正电子药物生产线、锝标记药物生产线。缓冲间、物料传递间、准备间、气锁间、洁具间、检测间、去污间……各具功能的生产隔间令大家目不暇接。精密的仪器、严格的工序、复杂的流程无一不彰显着同位素药物的来之不易。
“不同种类的同位素药物有不同的半衰期,从几十分钟到几天长短不一,所以在生产的时候要严格把控时间,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确保药物能够及时地送到医生手中。”讲解员表示。
在核工业人多年来的协力攻坚下,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我国核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先后实现了碘-131、钼-99、锝-99、碳-14等多种同位素的国产化,研发出了以TOMO C、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及治疗端为代表的多种高端设备,不断填补产业空白,实现跨越式发展,护航“健康中国”建设,为更多人点亮“希望之光”。
“‘不虚此行’是我最大的感受。在核药制作车间里有很多非常精密的仪器,核药生产流程既复杂又神奇,我觉得非常有趣,收获满满。”来自高一四班的林同学在参观后兴奋地表示。
随后,两校师生聆听了由中国同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蕴韬讲解的中核研学“大师课”——《身边的核》。从原子、同位素、射线、加速器等基础概念出发,刘蕴韬深入浅出、细致全面地为大家梳理了核能的基本原理,又从核医学、核分析技术、辐照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核技术应用的典型事例,讲座现场金句频出、精彩纷呈——精准、高效的核医疗是“细胞层面的手术”,能够“定点清除”癌细胞,是“最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式;核分析技术如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透视物体,揭示奥秘;核不可怕,核很强大,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的能量正是来自核聚变……刘蕴韬鼓励同学们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了解“核”本质,探索“核”奥秘,并利用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指引下,坐落于漳州市云霄县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核电、水电等多种形式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努力打造“国之华龙、兼容并蓄、处处风光、无限生态”的中国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在4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连续两年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截至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27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海天一色,微风轻拂,多台“华龙一号”巍然屹立,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大国实力由此彰显。
通过参观漳州核电科普展厅、观景平台和智慧工地指挥中心,研学师生了解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历程、“华龙一号”运行原理和先进性、漳州能源发展规划和“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工程总体概况。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双层安全壳的用料和结构是现有核电技术里的最高级别,可以抵御大飞机撞击、17级台风、9级地震等多种状况。”讲解员介绍道。同学们纷纷打卡拍照,与“华龙一号”亲密合影,“能与不懈奋斗的中国核工业人同属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见证中华之崛起,我倍感自豪。”一名同学感叹道。
随后,漳州能源培训处负责人、中国核电领域屈指可数的女“黄金人”彭靖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中核研学“大师课”。
“核电站有两种美,一方面是因为它建在自然环境优美的海边,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于,核电站本身是非常精密复杂的,它是设计者匠心的充分体现,十分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会。”彭靖展示着大屏幕上宏伟壮观的“华龙一号”,同学们纷纷点头。
从中国的核电站分布到核电相关概念的定义,从核电“黄金人”的成长经历到核电站印象探讨,彭靖以轻松活泼又满含深意的讲述,带领同学们体验了一次“核能心灵之旅”,大家纷纷提问核电及职业选择相关问题,对核电站及核电“黄金人”表现出热切向往,生命的轨迹,或许在此刻有了新的引力。
下午,中核研学特色实验课程《探秘核电站》如约开启。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同学们分为6组,各自推选出“总设计师”及“副总设计师”,齐心协力动手搭建核电站。大家各司其职,协同共进,经过激烈的探讨、紧张的制作,一座座小巧精致的“华龙一号”“拔地而起”。硬核知识、奋斗精神、合作意识……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核工业,从双眼到指尖,直至深深印入孩子们的心田。
“这三天的研学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密,既照顾到了孩子们现有的学习水平,又高于目前高中的课程知识体系,让他们有了很多新的收获。许多孩子在相互协作中被激发出了新的闪光点,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合作意识及沟通技巧,真的非常棒。”跟队老师赞叹道。
走近核,了解核,体验核。三天时间,三个城市,研学之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我国核工业的辉煌历程,深刻感受到核工业人的奉献与拼搏。丰富多元的研学课程体系把核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心中,培养其崇尚科学、求真求实的探索意识,让“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广泛传播。研学师生带走的是硬核知识,留下的是对核工业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信念。
未来,中核研学将继续致力于核工业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核科学知识的科普,以专业团队为基础,以全面课程为着眼,依托中核集团丰富资源,不断创新研学模式,强化“点线面”三位一体研学架构,打造优质研学品牌,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独特的研学体验,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走近核科学的神秘世界,让中国核工业之声传播得更好、更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